首页字典

吳的意思解释

吳
  • 拼音
  • 注音ㄨˊ

  • 部首口部
  • 部外笔画4画
  • 总笔画7画
  • 常用字标准字体

  • 五笔KNDU
  • 仓颉RVNK
  • 郑码JZGD
  • 四角26804
  • 结构上下结构

  • 电码0702
  • 统一码5433

  • 笔顺丨フ一フ一ノ丶笔顺
  • 基本解释

    基本字义

    wú(ㄨˊ)

    ⒈  同“吴”。

    统一码

    吳字UNICODE编码U+5433,10进制: 21555,UTF-32: 00005433,UTF-8: E5 90 B3。

    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(CJK Unified Ideographs)。

    英文

    one of warring states; surname

    康熙字典

    吳【丑集上】【口部】 康熙筆画:7画,部外筆画:4画

    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午胡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訛胡切,音吾。國名。《史記·吳太伯世家》太伯之奔荆蠻,自號句吳。《註》宋衷曰:句吳,太伯始所居地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會稽郡秦置,高帝六年爲荆國,十二年,更名吳。亦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會稽郡吳縣。

    《說文》郡也。《後漢·郡國志》吳郡,順帝分會稽置。《韻會》吳郡、吳興、丹陽爲三吳。《正字通》水經以吳興、吳郡、會稽爲三吳。指掌圖以蘇、常、湖爲三吳,其說不同。

    《齊語》西服㳅沙西吳。《註》雍州之地。

    天吳,水神也。《郭璞·山海經贊》八頭十尾,人面虎身。龍據兩川,威無不震。

    《說文》姓也。《廣韻》太伯之後,因以命氏。

    《方言》大也。《說文》大言也。《詩·周頌》不吳不敖。《傳》吳,譁也。

    《魯頌》不吳不揚。《說文註》大言故夨大口以出聲。今寫詩者,攺吳作㕦,又音乎化切,其謬甚矣。《釋文》吳,舊如字。何承天云:从口下大,故魚之大口者名㕦,胡化反,此音恐驚俗也。按《說文》《釋文》俱云吳作㕦讀,非。而《玉篇》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諸書,吳字亦皆無去聲一音,惟正韻收吳入禡韻,詩朱註亦作去聲讀。未知孰是,存以備考。

    《集韻》元俱切,音愚。虞古作吳。註詳虍部七畫。《釋名》吳,虞也。太伯讓位而不就,歸封于此,虞其志也。

    與娛通。《詩·周頌》不吳不敖。《疏》正義曰:人自娛樂,必讙譁爲聲。故以娛爲譁也。定本娛作吳。

    说文解字

    说文解字

    吳【卷十】【夨部】

    姓也。亦郡也。一曰吳,大言也。从夨口。,古文如此。五乎切〖注〗徐鍇曰:“大言,故夨口以出聲。《詩》曰:不吳不揚。今寫《詩》者改吳作㕦。又音乎化切。其謬甚矣。” 〖注〗,亦古文吳。文四重一

    说文解字注

    (吳)大言也。大言之上各本有姓也亦郡也一曰吳八字。乃妄人所增。今删正。檢韵會本正如是。周頌絲衣、魯頌泮水皆曰不吳。傳箋背云吳、譁也。言部曰。譁者、讙也。然則大言卽謂譁也。孔沖遠詩正義作不娱。史記孝武本紀作不虞。皆叚借字。大言者、吳字之本義也。引伸之爲凡大之偁。方言曰。吳、大也。九章。齊吳榜以擊汏。王注。齊舉大櫂。从夨口。大言非正理也。故从夨口。五乎切。五部。何承天改吳作?。音胡化反。其繆甚矣。

    ()古文如此。从口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