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ī(ㄗ)
⒈ 同“”。下衣的鎖邊。見《說文•衣部》。又特指喪服下部折轉的邊。《荀子•大略》:“父母之喪,三年不事;喪大功,三月不事。”
⒉ 長衣的下縫。《漢書•朱雲傳》:“有薦去者召入,攝登堂,抗首而請,音動左右。”顏師古注:“,衣下之裳。”
𪗋字UNICODE编码U+2A5CB,10进制: 173515,UTF-32: 0002A5CB,UTF-8: F0 AA 97 8B。
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B区(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B)。
【申集下】【衣部】 康熙筆画:20画,部外筆画:14画
《唐韻》卽夷切《集韻》津私切,音咨。《說文》緶也。《類篇》謂裳下緝。或作。《廣韻》經典通用齊。《唐韻》卽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津私切,音咨。《說文》緶也。《玉篇》裳下緝也。《前漢·朱雲傳》有薦雲者,召入攝升堂。《師古註》,衣下之裳。
又本作齊。《禮·曲禮》兩手摳衣去齊尺。亦作齋。
【卷八】【衣部】
緶也。从衣齊聲。卽夷切
()緶也。裳下緝。各本無裳下緝三字。今依韵會補。依釋名當作緝下。緝下、橫縫緝其下也。綆者、緁衣也。緝同緁。漢時通用。論語鄉黨孔注曰。衣下曰齊。玉藻。縫倍要。正義曰。謂裳之下畔。深衣。下如權衡以應平。注曰。、緝也。禮喪服疏衰裳齊疏云。衰裳旣就。乃始緝之。故言齊在衰裳下。不比言斬在衰上也。按經傳多假齊爲之。亦省作。从衣。聲。卽夷切。十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