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词典天坛
tiāntán

天坛

  • 拼音tiān tán
  • 注音ㄊ一ㄢ ㄊㄢˊ

  • 词语解释

    天坛[ tiān tán ]

    ⒈  明清两代帝王用以祭天和祈祷丰年的建筑。在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。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(1420年)。总面积为273公顷。主要建筑祈年殿、皇穹宇、圜丘建造在南北纵轴上。

    The Temple of Heaven in Beijing;

    引证解释

    ⒈  封建帝王祭天的高台。

    《宋书·礼志三》:“光武 建武 中,不立北郊,故后地之祇常配食天坛。”
    《南齐书·礼志上》:“郊为天坛。”

    ⒉  王屋山 的绝顶,相传为 黄帝 礼天处。

    唐 杜甫 《昔游》诗:“王乔 下 天坛,微月映皓鹤。”
    仇兆鳌 注:“王屋山 絶顶曰 天坛。”
    宋 陈师道 《谈丛》卷十八:“王屋 天坛,道书云 黄帝 礼天处也。”

    ⒊  指 北京 的天坛,为 明 清 两代帝王用以祭天和祈祷丰年之处。始建于 明 永乐 十八年(公元1420年)。是我国现存的规模最大的封建时代祭祀建筑。

    国语辞典

    天坛[ tiān tán ]

    ⒈  古代帝王祭天的高台。

    《宋书·卷二一·礼志三》:「光武建武中,不立北郊,故后地之祇,常配食天坛,山川群望皆在营内,凡一千五百一十四神。」

    ⒉  地名。位于北平市正阳门外大祀殿之南。为明、清两代帝王祭天之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