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词典踯躅
zhízhú

踯躅

  • 拼音zhí zhú
  • 注音ㄓˊ ㄓㄨˊ

  • 近义徘徊,踌躇
  • 词语解释

    踯躅[ zhí zhú ]

    ⒈  徘徊不前。

    金车玉作轮,踯躅青骢马。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    始踯躅于燥吻。——《文选》

    pace up and down; loiter around;

    ⒉  用脚踏地。

    立踯躅而不安。——宋玉《神女赋》

    tread;

    引证解释

    ⒈  以足击地,顿足。

    《荀子·礼论》:“今夫大鸟兽,则失亡其羣匹,越月踰时,则必反铅过故乡,则必徘徊焉,鸣号焉,躑躅焉,踟躕焉,然后能去之也。”
    王先谦 集解:“躑躅,以足击地也。”
    《宣和遗事》后集:“帝止之不可,但躑躅於地,大哭而已。”
    《古今小说·游酆都胡母迪吟诗》:“须臾,烈焰亘天,皆不胜其苦,哮吼躑躅,皮肉焦烂。”
    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三五回:“魏犨 腾身跨在那兽身上,双手将他项子抱住,那兽奋力躑躅。”

    ⒉  徘徊不进貌。

    《乐府诗集·杂曲歌辞十三·焦仲卿妻》:“躑躅青驄马,流苏金鏤鞍。”
    明 陈子龙 《小车行》:“叩门无人室无釜,躑躅空巷泪如雨。”
    何其芳 《画梦录·墓》:“以后他的影子就躑躅在这儿的每一个黄昏里。”

    ⒊  杜鹃花的别名。又名映山红。

    唐 白居易 《题元十八溪居》诗:“晚叶尚开红躑躅,秋房初结白芙蓉。”
    清 赵翼 《肇璜殁后其子以君手植杜鹃一本见贻》诗:“一枝躑躅赠留貽,老瓦盆经手泽滋。”
    郭沫若 《杜鹃》:“声是满腹乡思,血是遍山踯躅。”

    国语辞典

    踯躅[ zhí zhú ]

    ⒈  徘徊不前的样子。

    汉·秦嘉〈赠妇诗〉三首之二:「临路怀惆怅,中驾正踯躅。」
    《乐府诗集·卷七三·杂曲歌辞一三·古辞·焦仲卿妻》:「踯躅青骢马,流苏金镂鞍。」

    徘徊 踌躇

    ⒉  山踯躅的简称。参见「山踯躅」条。